重力鑄造是指金屬液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注入鑄型的工藝,也稱重力澆鑄。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熔融金屬的自重完成模具填充,無需外加壓力。那麽,下麵
重力鑄造廠小編講一下重力鑄造生產過程中,鑄件表麵粗糙是常見問題,主要由模具、工藝、材料及操作等因素導致。以下是具體原因及改善措施:

一、模具相關因素
模具表麵質量差
原因:模具型腔表麵粗糙、有劃痕或未拋光,導致鑄件表麵複製模具紋理。
改善:
模具型腔需精細拋光至鏡麵效果(Ra≤0.8μm)。
定期檢查模具磨損,及時修複或更換。
使用高精度數控加工模具,減少手工打磨痕跡。
模具溫度控製不當
原因:模具溫度過低,金屬液冷卻過快,表麵收縮不均;溫度過高,金屬液粘度降低,易粘附模具。
改善:
通過模溫機精確控製模具溫度(如鋁合金鑄件模具溫度建議200-300℃)。
避免局部過熱或過冷,確保溫度均勻性。
模具排氣不暢
原因:型腔內氣體無法排出,金屬液流動受阻,形成氣孔或表麵褶皺。
改善:
在模具型腔設置排氣槽或排氣孔(深度0.1-0.3mm)。
使用透氣性好的塗料(如石墨基塗料)輔助排氣。
二、工藝參數因素
澆注溫度過高或過低
原因:溫度過高導致金屬液氧化嚴重,表麵形成氧化皮;溫度過低則流動性差,填充不完整。
改善:
根據材料特性設定合理澆注溫度(如鋁合金680-720℃,草莓视频黄色软件下载1350-1450℃)。
使用測溫槍實時監測金屬液溫度。
澆注速度不當
原因:速度過快易卷入氣體,形成氣孔;速度過慢則金屬液冷卻,導致填充不足。
改善:
通過澆口設計控製流速(如使用阻流澆口)。
優化澆注係統(直澆道、橫澆道、內澆道比例),減少紊流。
凝固時間不足
原因:鑄件未完全凝固即開模,導致表麵拉傷或變形。
改善:
根據鑄件壁厚設定足夠冷卻時間(如薄壁件冷卻時間≥2分鍾)。
使用冷卻介質(如水冷或風冷)加速凝固。
三、材料因素
金屬液純淨度低
原因:金屬液中含氧化渣、夾雜物,導致表麵缺陷。
改善:
熔煉時使用除氣劑(如六氯乙烷)和過濾網去除雜質。
定期清理熔爐,避免雜質積累。
材料流動性差
原因:高碳鋼、高合金鋼等材料流動性低,難以填充複雜型腔。
改善:
優先選擇流動性好的材料(如鋁合金、鋅合金)。
對低流動性材料,可適當提高澆注溫度或添加流動助劑。
四、操作與後處理因素
取件方式不當
原因:強製開模或取件工具劃傷表麵。
改善:
使用頂出機構均勻施力,避免局部應力集中。
取件時佩戴防護手套,使用軟質工具(如矽膠鏟)。
後處理不足
原因:未進行打磨、拋光或噴砂處理,表麵殘留毛刺、飛邊。
改善:
對鑄件進行機械加工(如銑削、磨削)或化學處理(如酸洗)。
根據需求選擇表麵塗層(如噴漆、電鍍)提升光潔度。